close

  2020年,對於人類歷史,應該是個難以忘記的年份,就像是復仇者聯盟中的薩諾斯,戴上寶石手套,在農曆年前彈了手指。COVID-19在2020年初被發現之時,應該沒有人想得到,將會對世界有這麼大的影響。這幾乎是全人類同時上的一門公共衛生課,以及疫苗課。雖然我得說,大部份的人都仍是有錯誤的認知,但,對於人類基本的衛生觀念,應該有一定程度的提升,因為留下來的人,大概都會有深刻的體驗。

  時至2021年的7月,全球的COVID-19的確診案例,不含黑數,已接近1.9億人,死亡人數不含黑數已經超過400萬人。當世界上因為很多工廠停工,而減少碳排放之時,卻補上了火葬的碳排放。眼下全世界除了缺各式電子原件之外,更共同地缺乏疫苗,施打疫苗成了攻克COVID-19的共同期望。

  然而,當大家都認為疫苗是唯一的救世主時,其實疫苗只是保險。相似度之高,十分有趣。

  我們先來簡單地介紹一下疫苗的邏輯。

  關於疫苗的部份,更新黃瑽寧醫的在youtube的影片,給大家參考。(7/23補充)

  感染(英語:Infection)指的是疾病的病原體侵入生物的組織後,開始繁殖,以及宿主的組織對這些病原體,及病原體產生毒素的反應。

  當人體感染到病毒時,人體的免疫系統在第一次發現病毒對人體的危害時,因為不認識,反應比較慢,所以發現時可能已經造成危害,但是免疫力會把它記起來形成抗原,在第二次發現病毒時,可以很快地透過自己的免疫系統,來把病毒幹掉。

  疫苗就是主動讓人體認識病毒的特徵,取代掉第一次的感染,讓人體的免疫力產生抗原,當真正被感染時,免疫系統得以很快地把病毒幹掉。

  所以,疫苗不能"預防"被感染,疫苗只能讓人體的免疫系統立即把病毒幹掉,而不發病或無症狀,理論上最少能降低疾病嚴重度。

  呵呵...,那跟保險有什麼關聯?我們一起來看看。

  疫苗不能"預防"被感染,疫苗只能降低疾病嚴重度。
  保險不能"預防"事故的發生,保險只能補貼發生事故後,經濟上的負擔。

  "感染"是我們接觸到了病毒,"確診"是你的免疫力沒有一次就打贏病毒,"嚴重度"就是你被病毒搞得多慘。疫苗管不到人的行為。
  "事故"是我們發生了碰撞、器官組織受了傷或是細胞變異,"調解或體檢"是事故有賠償責任或是症狀沒有改善,"處理或治療過程"就是你被對方搞多慘。保險管不到人的行為。

  可以"預防"被感染的是人的意識,及防護措施,疫苗是對被感染後有幫助
  可以"預防"事故發生的是人的意識,及防護措施,保險給付只有發生保險事故後幫得上忙。

  疫苗在讓人體產生抗原之後,真正與病毒對抗的,仍然是自己的免疫力。
 保險投保後,真正支出事故損失的,仍是自己的口袋。

  而且,疫苗對人體能夠產生如何的保護力?也與自己的免疫力有關。
  而且,自己能買多少的保險?也與自己的經濟能力有關。

  不管有沒有打疫苗,都要持續做好防護措施,勤洗手、保持健康、適當地戴口罩。
 不管有沒有買保險,都要持續做好防護措施,注意安全、保持健康、定期健康檢查。

  打疫苗也是要先評估的,有些人的健康狀況不佳,就不要勉強打疫苗,要是副作用太強,得不償失呀!
  買保險也是要先評估的,有些人的財務狀況不佳,就不要勉強買保險,要是臨時要用錢,變成負債就不好了。

  比起打疫苗,更重要的是,提升免疫力。
  比起買保險,更重要的是,累積財富。

  不打疫苗行不行?可以,只要能夠做好防護措施、避免接觸病毒的機會及提昇免疫力,就可以降低感染的機會及疾病嚴重度。
  不買保險行不行?可以,只要能夠做好防護措施、減少危險的行為及努力累積財富,就可以降低發生事故的機會及影響財務的程度。

  多打疫苗有沒有好處?不一定,可能有也可能沒有,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病毒,打了COVID-19結果染上了流感,那也不是疫苗無效,但疫苗也可能無效啊!針對自己的風險與機會來選擇疫苗,這樣就好了,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防護措施、提昇免疫力。
  多買保險有沒有好處?不一定,可能有也可能沒有,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事故,買了日額型醫療險卻只做了門診手術治療,不是醫療險不賠啊!但門診手術很多都不賠啊!針對自己的風險與財務狀況,來投保適當的保險,這樣就好了,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防護措施、累積財富。

 

  看,超像的吧!其實疫苗與保險,在意義上就是類似的東西,一種有需要但不是至高無上、萬無一失的依賴。

  關於疫苗,一定會隨著病毒的變異而有新的效果,保險也是因應不同的時代會面臨的風險與醫療環境,而推出新的保障。你一定不會去檢視你有打過哪些疫苗,你只會看現在哪種感染風險高,找適當的疫苗,保險也是,保單健檢的意義不是在檢視你買了哪些保險,應該是要檢視你有面臨哪些風險,再看現有保單有無足夠保障。

  呵呵,只是因為大家吵疫苗實在是吵得太離譜了,突然讓我聯想起與保險的相似,與大家分享。

arrow
arrow

    理財生活家-勞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