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"該不該買儲蓄險?"這種標題的文章,在網路上可說是滿山遍野,但是,不管是贊成的論點,或是反對的論點,事實上都大同小異,卻能夠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出來,其實還滿有趣的。

  儲蓄險,就是那個一個商品,只要真的是你想要買的,也就沒有什麼買對或買錯,買好或買壞的問題。

  有人會說,儲蓄險一點保障功能都沒有!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,儲蓄險就是一種保障未來資金需求的商品,如果為了存下錢來,而去買了醫療險,這才是錯誤的規劃。對於只喜歡買儲蓄險而不願意買醫療險的人,我們頂多只能說,這是觀念問題,有時候,窮,是比病還令人恐懼的。

論點一:儲蓄險的報酬率很差

  儲蓄險的報酬率很差嗎?這是相對的問題。以目前的儲蓄險,因為金管會的要求,所以商品的設計,只要在繳費期滿之前解約,都會有損失的情形,這個時候不只是過去這幾年沒有利息,連繳出去的保費都不完全能拿回來。

  但是反過來,只要能持續繳費,拉長持有年期,那麼到後來的內部報酬率(IRR),就會高於銀行的定存,對於只敢把錢放銀行定存,而且每年續存的族群,這樣的條件確實要好得多了。

勞瑞說:大部份的保戶買儲蓄險,不是因為被騙,而是因為保戶並沒有時間或能力去做其他方式的理財,而儲蓄險正是最單純,而且獲利相對於活存較高的商品。

 

論點二:要先買保障型商品,再考慮儲蓄險

  "先有保障再考慮儲蓄",是個"好像對"的說法,因為,"儲蓄也是一種保障"!

  當然,我們都認同,單純只有儲蓄,是無法支應風險來時,可能要面對的大筆支出。可是,風險是可以估計,但不可預期的啊!我們都怕遇到風險,只是風險卻未必會來!可是,失業也是風險,沒錢用也可能隨時會面臨啊!

  而事實上,買不買保障型商品,其實跟買儲蓄險,一點關係都沒有

  很多業務員喜歡賣儲蓄險,因為單純、好行銷、不需要服務,尤其是銀行理專;但,有更多任職於保險公司或保經的業務員,每天苦口婆心地就是在推保障型商品,難道這些人的努力都是假的?

  保戶不買保障型商品,都是觀念問題,覺得CP值不高,甚至有些人是覺得會觸霉頭,也有些人覺得買了一輩子的保險,卻從來沒有理賠過,倒不如買儲蓄險,退休後可以有一筆多的錢可以運用。

  保險業務員在工作上,因為辦理理賠服務的關係,要比大多數的人見到更多的生老病死,所以,大部份的保險業務員都買了很多的保單,也更認知到保障的重要性。這些人每天努力地去推銷保障型商品,但有些民眾卻仍是不買保障型商品,除了行銷技巧的問題之外,最主要還是保戶不接受的關係。

勞瑞說:保險永遠買不完,買再多也是有保障缺口,而長壽造成的退休金缺口更大,若是民眾不買保障型商品,卻能接受儲蓄險商品,又有何不可呢?業務員們仍是會努力地分享保障的觀念,我們就期待客戶觀念改變時再來買保障型商品吧!

 

論點三:買儲蓄險無法致富

  說買儲蓄險無法致富的人,大部份都是懂投資的人!偏偏,大部份的民眾是沒有能力投資,甚至是不懂投資的!

  為什麼說大部份的人是沒有能力投資的呢?我得問一句,"哪來的時間?"

  每一個能夠成功致富的人,基本上都是靠本業成功的,沒有一個人是因為投資而致富的。這個時候一定會有人舉出一堆投資致富的例子出來,但,看看這些例子,哪個不是專業投資人?而投資,就是這些人的本業

  就說股神巴菲特好了,當然,以他的投資能力,報酬率是有目共睹的,但他會有這麼多的資產,可不是他自己掙來的,他是開了波克夏啊!他用投資的專業為大家賺錢,但也從波克夏的股價上賺得更多。但,難道股神從沒有失利過?當然有,可是他有本事、受得了,只是一般人受不了啊!沒那個本錢能夠去踩一次雷啊!

  很多人也是信了理專、股市名師...的話,去投資了,只是,幾年的股海高來高去之後,真正有賺錢的可不多,反倒是買來賣去的貢獻了不少稅金,養活了理專、營業員的。

  也有人說,買了儲蓄險就是給保險公司拿錢去投資,保險公司賺飽飽的,才分一點點利息給保戶。是啊!保險公司有專業投資人的操股,它受得了股市的波動啊!換成我們,承受得了嗎?這是為什麼情願選擇買儲蓄險啊!因為儲蓄、投資本來就不是致富的關鍵,本業成功才是致富的基石啊!

勞瑞說:致富的關鍵在本業的發展,投資是讓資產像雪球般愈滾愈大的斜坡,但是天氣一旦變暖,雪球融化就像是紙上富貴,曾經再大的雪球也會變成空。保守的儲蓄像是冰箱,把雪冰起來就不會融化。別再說會停電了,就像是講世界末日一樣,它真的來了,真的一切都沒有意義,可是,在世界末日來臨前,我們得要先好好的過下去。

 

論點四:儲蓄險的流動性不佳

  是的,在金管會的要求之下,為避免儲蓄險保單淪為定存的替代工具,於是早在幾年前,儲蓄險商品在保費繳完之前解約,基本上就是會有損失的。後來再遇到預定利率下調,現在固定利率的儲蓄險,甚至要繳費期滿的幾年之後解約,才不會有損失。

  不過,不同商品的報酬率不同,我們不在此評論。

  因為前述的情形,大部份的人一致認為儲蓄險的流動性不佳!但是,這是錯誤的認知,誰說要用到錢一定要解約的?!

  在意流動性不佳的前提是,遇到"萬一需要用錢"的情形。當臨時需要用錢時,銀行活存的錢是最快的了,頂多隔天就可以動用,而基金贖回需要幾天的時間,賣股票還得要看賣不賣得掉,銀行借錢則還得要徵信,那,儲蓄險呢?大部份的人會說,如果還沒有繳費期滿就解約,那麼就會有損失!

  真的,假如是"繳費期滿前解約",真的會有虧損!

  但,我們不用一定要解約啊!"保單借款"就可以馬上動用啦!就像是銀行活存一樣!

  這個時候一定會問說"保單借款是借自己的錢,卻還要付利息!",其實,儲蓄險即使是辦了保單借款之後,仍是照原本的條件在給付利息的,所以,保單借款的基本利息就是原本的預定利率,而因為保單借款也需要有行政作業成本,所以會在預定利率之上再加上部份成本,又,本來保險公司就是利用儲蓄險的錢來支付原本的預定利率,所以,整體而言,看起來保單借款的利息大部份都要在4%以上的,不過實質利率則是要扣除預定利率之後,大約都在2%左右。

  所以,儲蓄險根本沒有流動性不佳的問題,因為,保單借款的便利性,就像是現金一樣。

勞瑞說:儲蓄險的流動性真的很好,尤其是針對只有短期週轉或是臨時急用的情形。若是遇到短期還不出來的資金需求呢?這種情形,錢放哪裡都一樣了!

論點五:應該要先準備一筆緊急預備金!

  為了避免遇到臨時需要用錢的情形,於是,理財顧問都會建議,要先準備好一筆大約等於6個月必要支出的緊急預備金。不過,一般的理財顧問都認為,緊急預備金應該是以現金存在銀行活存為佳,其實未必。

 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,活存的利息實在太低了!但是,緊急預備金是以備不時之需的現金,基本上用到的機會不多,那,這樣一筆錢就放在那裡,豈不太可惜了!

  事實上,儲蓄險正好是一個很好的工具。首先,6個月的必要支出,理論上大約是3~6個月的薪水,所以,應該也可以在3~6個月內準備好,那麼,只要存到這筆錢之後,就可以選擇買一張躉繳的儲蓄險,然後,再繼續存另一筆緊急預備金。

  而,躉繳型的儲蓄險,基本上在第二保單年度的保單價值,就會接近總繳保費了,即便有損失,也不會太多,所以,準備好第二筆緊急預備金之後,這個時候,第一張儲蓄險其實就可以當成緊急預備金了,而第二筆緊急預備金就可以來做其他的規劃了。

  若是已經買過儲蓄險的人,那就更好了,因為,您早就做好緊急預備金的準備了,並不需要再另外去規劃一筆現金來做緊急預備金,那張早已繳費期滿的儲蓄險,就是最好的緊急預備金了。

 

  投資專家們,請換位思考,在您能為這些保守又不擅投資的朋友們,提供更好的服務之前,或許就先別反對人家買儲蓄險了!

 

  LINE生活圈-QRcode-理財生活家.jpg

arrow
arrow

    理財生活家-勞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